秋收季节一到,太阳刚出来,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熊河镇镇长方文秋就下乡了。一些外地来的收割机已经排队在村级公路上等着检查。“你这个机子,没有装切碎的装备,如果有就赶紧装上,不然不能下田。” 安装切碎装备,是为了让收割后的秸秆,可以均匀细碎地抛洒在田里变成肥料,改变了过去一把火烧掉的做法。 襄阳宜城市小河镇联盟村村民王学涛就把自己家的收割机加装了一个粉碎装置。“花了2000块钱,政府补贴了1000块,收割时秸秆就直接打碎到田里了,再用旋耕机一翻转就可以了,不影响农时,挺方便的。” 王学涛告诉记者,秸秆还田有一笔“节支增收”的收益账可以算。“少用化肥,节省开支,就是一笔收入;以前烧秸秆,好一段时间农村都烟雾缭绕,衣服都不敢晾在外面,现在空气好了,人呼吸也畅快,这也是赚了。” 湖北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地方法规,并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给全省秸秆“禁烧”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通过激励引导“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综合利用产业,破解了以往禁烧工作难做的症结。 秋收季节,记者前往农村,再也不见“烽烟四起”的情况,曾经被一把火烧掉的秸秆,被代之以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等新技术、新产业转化利用,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村民梁爱国轻轻转动厨房里煤气灶的旋钮,燃气灶吐出蓝色的火苗。这个灶使用的正是棉秆经过热解产生的生物质燃气。梁爱国所在的村将秸秆卖给鄂州蓝焰生物质能源公司,产生的清洁生物质燃气,通过地下管道进入他家,可以直接用来做饭。 燃料化是目前湖北多地积极打造的新型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生物气化的秸秆沼气发电、固化的成型燃料、热解气化、直燃发电以及炭化等能源化利用技术。 荆州市和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秸秆成型燃料的PPP模式企业,设计产能年消化13万吨秸秆,占中心城区年秸秆量的20%;产10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可替代6.7万吨煤炭。距它50米的荆州市恒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被勒令整改的重污染企业。 目前,恒泰公司的整改方案拆掉小锅炉,购买和瑞公司生产的清洁能源。记者在现场看到,恒泰公司已经关停生产线,正在改建蒸汽能源管道。恒泰公司总经理何朝辉说,启用和瑞公司的秸秆蒸汽能源后,公司可实现零排放,彻底摘掉污染大户的帽子。 据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甄建桥介绍,做成燃料或者直接燃烧发电的秸秆量占到全省秸秆量的31%。燃料化、能源化利用的空间还很大。 基料化利用主要是用处理过的秸秆按照相应比例做成食用菌的菌棒。湖北是食用菌出口第一大省,秸秆作为基料的转化利用空间很大。在京山县山珍食用菌合作社,一排排以秸秆为基料的菌棒码放得整整齐齐。负责人王旭告诉记者,从2014年开始,他们就已经开始采用秸秆作为菌棒的基料,年消化秸秆在1万吨以上。“秸秆成本低廉、生态环保,还可以缩短香菇生长周期。”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教研室主任罗吉说,地方法规的实施,给了地方露天禁烧的依据,也给了发展综合利用相关产业的契机,从今年夏收和目前秋收的情况看,秸秆露天焚烧基本上消失,多元化综合利用渠道也正在畅通。
以上信息来源www.honnygas.com